乳腺导管里长了个“小东西”,到底是随访即可的良性乳头状瘤,还是需要尽快手术的早期导管癌?传统超声常常“雾里看花”、“模棱两可”,近日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超声科通过“乳腺导管内病变超声造影(CEUS)”,仅用15分钟就帮一位40岁女性锁定了病灶良性性质,避免了穿刺活检。还帮另一位38岁女性发现早期导管内癌。这项“小探头”里的新技术究竟厉害在哪?
什么是乳腺导管内病变超声造影(CEUS)
乳腺CEUS是在常规超声基础上,经肘静脉推注微泡造影剂(4.8ml),实时记录3分钟动态灌注视频,并生成“时间-强度曲线”。造影剂只停留在血管内,可提示毫米级新生血管,帮助医生看到肉眼和普通超声无法捕捉的血流信息,从而对病灶良恶性进行再分级,无辐射,无需特殊准备,可当日完成。
北京中医医院使用微泡造影剂为磷脂壳包裹的六氟化硫微泡,粒径小于红细胞,经肺呼出,无肝肾毒性。
乳腺CEUS在乳腺疾病诊疗中发挥的作用
1.良恶性再鉴别
无增强或均匀低增强多提示良性(图1);不均匀高增强、增强范围大于二维所见(图2),则提示恶性风险高。
图1:超声造影全程无增强,BI-RADS3类,考虑良性